当年《共产党宣言》首译本仅印了1000册,存世极少,迄今国内有幸保留下了11本,分别被收藏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温州市图书馆、上虞档案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山东东营市博物馆。

截屏2021-01-25 下午2.01.19.png


1932年8月,广饶的邻县博兴暴动失败,广饶的党组织也遭受严重损失,许多共产党员被捕、被杀。刘考文感到自己有可能被捕,就把《共产党宣言》交给了忠厚老实、不引人注意的老党员刘世厚保存,并郑重地告诉他:“这本书务必保存好,它比我们的生命都重要啊!”不久,刘考文被捕入狱,全家被抄,刘良才也因叛徒告密牺牲在潍县白浪河边。


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共产党宣言》成了刘世厚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从20世纪30年代起,国民党反动派大搞文化“围剿”,敌人万万没有想到,在广饶县刘集村一座破旧的民舍里,却保存着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刘世厚用油纸把书层层包好,再装进竹筒内,有时埋在床底下,有时藏在屋山墙的雀眼里,一次次躲过了敌人的眼睛。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广饶、益都、寿光、临淄“四边”地区的刘集一带,斗争更加激烈残酷,日寇曾三次“扫荡”刘集村,最严重的一次是1941年年初,1000多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刘集村,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刘集惨案”。已经逃出村子的刘世厚,惦念着家中珍藏的《共产党宣言》,冒着生命危险,潜回村子,硬是从火海中抢出了这本书。他的妻子喊道:“孩子他爹,你疯了吗?小日本还没走,你就回去送命!”刘世厚急得直跺脚:“这个东西可不能烧了,就算搭上我这条命,也得把它抢出来!”


解放战争时期,刘集一带时常受到国民党军队的侵扰,刘世厚不得不到处藏匿这本书,有时藏在床底下,有时藏在粮囤的透气孔里,日夜守候。


直到全国解放后,刘世厚才放心地把它从藏匿的地方取出来,把书精心装订好,用一块老蓝布仔细包裹,放入自己的小漆匣内,再放进大箱子里。这个小漆匣成了老人的“宝匣”,甚至家人也不能看、不能碰。

1975年1月,全国四届人大会议期间,重病的周恩来总理见到时任上海复旦大学校长的陈望道,又向他打听《共产党宣言》首译本的下落,陈望道无奈地摇摇头,周恩来怅然若失:“这是马列老祖宗在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找不到它,那可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病啊!”

没过多久,广饶县文物所的同志到刘集村征集革命文物,当年5月,82岁高龄的刘世厚将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亲手交给了当地政府,实现了他和战友们多年的夙愿。随后,相关部门又陆续在全国其他地区找到了10本首译本。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后经多方考证,正是中国最早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 。如今,作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被珍藏在山东东营市博物馆。


截屏2021-01-25 下午2.04.44.png

截屏2021-01-25 下午2.04.51.png

刘集村已经成为著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鲁北农民与《共产党宣言的这段传奇故事,已经镌刻在了历史深处,他们的精神也将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共产党宣言>首译中文版的旷世传奇》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历经90多年,留存11本》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珍藏43年,险中求生》等

来源:“保密观”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