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密教育实训平台的作用与技术变革
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保密教育平台以及类似的保密学院或保密演示平台。旨在提高相关人员的保密意识与技术知识,增强守护国家秘密的使命感。保密网的专家团队20年来曾参与过多个相关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经过了技术革新的洗礼与验证。
2023-07-28
智能穿戴不是任意可戴——企事业单位须正视“隐形泄密源”
在许多单位,特别是科技类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涉密单位,智能化办公已成为趋势。员工手上佩戴的智能手表、手环、运动追踪器等穿戴设备,表面上是对健康的关注与生活的便利,但在安全角度,它们也可能悄无声息地打开了“另一个维度的信息通道”。 添加图片描述 与传统信息泄露手段不同,智能穿戴设备作为一种非传统终端,已成为现代情报获取与数据采集的新型载体。它们不依赖明确操作指令,无需用户手动激活,在后台默默运行,通过自动同步、智能唤醒、模糊采集、传感联动等机制完成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上传。数据维度从个人生理指标扩展到环境音频、位置信息、蓝牙配对设备、网络连接记录、移动轨迹等,在无数用户毫无察觉的状态下,被打
2025-07-08
多名公职人员被处理!重要提醒:这些工作文件,不能通过微信发送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近年来,公职人员用微信办公的情形越来越普遍,不少机关单位建立了微信工作群。但实际上,很多工作文件,是不能通过微信发送的,已有部分公职人员因微信办公违规而受到了相应处分。案例1紧急传达致泄密2016年10月,某市市委某部门为部署相关敏感工作,印发了涉密文件,并通知该市29个乡镇派人签字领取文件。某乡政府干部洪某到市委领取文件后,认为事件紧急,又正值深夜,于是当晚将该件拍照发送到乡政府微信群。群成员杨某看到后,立即转发到其他微信群。之后,该件被数次转发到多个微信群和微博,造成泄密。案例2汇报工作致泄密2017年10月,某单位办公室副主任肖某,为向在外检查工作的分管领导汇报工作
2025-07-01
美中情局公开招募“中国间谍”的举动是又一次滑稽表演
来源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日前,美国中央情报局( CIA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中文视频,明目张胆招募中方人员从事间谍活动,这两部煞费苦心的“招聘广告”充斥着蹩脚话术与诬蔑言辞,将美情治机关荒唐可笑的策反逻辑和歇斯底里的癫狂情绪暴露无遗。果不其然,CIA这出昏招迅速引发全球网民群嘲,堂堂世界头号“情报霸主”又一次凭借其“迷”之操作沦为国际笑柄。 Recently, the U.S.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 posted recruitment videos in Chinese on social media, brazenly recruiting
2025-06-25
重磅!阅兵安排,来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2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 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获悉: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 9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将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将公布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这次阅兵,由徒步方
2025-06-24
别让视频会议变“直播”
来源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图像、语音,更便捷地完成数据信息实时交互,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大力提升了工作效率,成为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办公辅助工具。然而,其中的泄密隐患也日渐凸显。 ——数据加密不彻底。当前,部分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仅对用户与服务器间通信进行加密,服务器在接收用户数据后,存在将数据解密、复制的情况。一旦黑客攻破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服务器,用户的会议数据就有泄露风险。——云端访问不设防。一些网络视频会议系统默认参会者可自行上传文件至云端,却未对“云文件”进行强加密或访问权限控制。此外,有部分视频会议系统的“云文件”仅依赖密码保护,一旦密码泄露或被破解,会议内
2025-06-23
你在说话,有人在听——普通人也应具备防窃听的常识与能力
很多人以为,窃听只发生在国家安全、军事斗争或企业间谍活动中,和普通人无关。实际上,近年来个人隐私被监听的案例屡屡出现,从家庭装修被植入窃听设备,到酒店房间被无线录音器监控,再到手机通话被应用程序后台监听,窃听的“门槛”早已降低,普通民众正面临一个“说话可能被记录”的信息环境。 不久前的一个国际新闻引发广泛关注:6月15日深夜,一段17分钟的私人通话,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被完整录音,后被用于高层政治流转。事件虽发生在政界,但手段本质与普通人面临的隐私威胁无异:对方使用的是私人手机,对话时间选择在深夜,看似私密,实则处处可控。而普通人在公共环境中、临时住所中、智能设备环绕的生活中,又何尝不处于类似风
2025-06-23
毕业季里的国家安全必修课
来源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当六月的蝉鸣遇上学位帽的流苏,又一批毕业生褪去青春的稚嫩,奔赴火热的职场,人生新篇正扬帆起航。走出校园,奔赴山海,面对前路的未知,请牢记以下三条国家安全秘籍,将国家安全意识深植心间,助力在新征程上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一份履历丰富、内容详实的优秀简历是通往心仪岗位的敲门砖,但同时也会引起别有用心之人的关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可能会通过非法购买、投放虚假招聘信息、使用网络爬虫软件盗取等方式搜集掌握毕业生简历,并从中筛选“潜力股”,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拉拢策反。 小安提示:各位毕业生要认真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在编写投递简历时,要仔细辨别用人单位资质,注意不随意提供不必要的个人信
2025-06-12
筑牢国家秘密的法治防线
来源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古语有云:“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从纸质文件的“铁柜锁钥”到智慧“加密防线”,从“物理隔离”延伸至“数据安防”,保密形势要求正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被重新定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顺应时代变化浪潮,促推保密工作走向更精准、更智能、更科学的新阶段,为国家安全筑起一道坚实防线。 ——明确定密权限。《保密法》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定密责任人制度,把“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明确为定密责任人,有利于明确定密责任,限制定密权限,规范定密行为,是保密工作“权力入笼”的生动实践。——优化密级管理。《保密法》细化“绝密、机密、秘密”三级体系,明确“保密
2025-06-03
涉密人员退休后被“策反” 泄密获刑6年!国安部最新披露
央视新闻 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近年来,个别涉密人员在离职后因保密意识淡薄、放松警惕,导致国家秘密泄露,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涉密人员离职管理绝非个人私事,而是守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离职泄密风险,筑牢涉密人员离职保密安全防线。 脱密失范酿危局 涉密人员在离岗离职前的工作中,能够接触、知悉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国家秘密信息,依法保守秘密是应尽之责。 脱密期是涉密人员离职离岗管理的关键环节,指一定期限内,在择业、出国(境)等方面对离职离岗涉密人员采取限制措施。 然而,个别涉密人员离职后罔顾国家安全和利益,将脱密期曲解为“限制自由”“职场枷锁”,甚至隐匿行踪、逃避监管,最终坠入
2025-05-26